一. 規范要領
1. 生產前依制造傳票領取相關之印字輪,核對無誤后方可投入使用
2. 油墨濃度依公司作業標準調試,生產中每隔30分鐘加一次調配好的稀油墨(1:5),并同時用木棒攪拌,刮墨片每4小時更換一次。
3. 成品線用母指大約1KG的力來回刮5次,若不脫落表明印字良好,線材溫度保持60℃以上時易印字。
4. 油墨與溶劑配比:外被線2:3,電子類/2468類2:5。
二. 常見印字不良情形及對策
1. 印字浮水?。?/p>
水未吹干:調整吹氣口,保持線身干燥
油墨太淡:依作業標準調配油墨
另外:印字輪刻度太深也會引起浮水印,油墨調濃,刮片刮緊
2. 印字不全:壓線輪未調好,調整壓線輪及導輪位置
放線架張力不穩定:調至合適穩定的張力
印字輪磨損:更換印字輪
3. 印字拉條:刮片磨損,重新更換刮片
油墨太濃:依公司標準得新調配油墨
印字輪磨損:更換印字輪
攪拌輪與印字輪距離太遠:調整攪拌輪與印字輪之位置
4. 飛油墨:平片沒有夾心,重新調整耳片
油墨太濃:依標準重新調配油墨
印字輪也有損傷:更換新印字輪
印字輪邊有干油墨(較厚):停機清洗印字輪再用
5. 印字模糊變形
油墨中有水:重新調配油墨
油墨太濃:重新依標準調配油墨
印字機轉軸太緊:整修印字機
刮片太緊:調整刮片松緊度
印字輪與攪拌輪夾得太緊:調整印字輪與攪拌輪的距離
線身臟污有油分:排除空壓機中的油水
6. 無印字
油墨攪拌輪不轉,查修電路
油墨槽內的油墨位置太低,添加油墨(2/3處)
油墨太淡,重新依標準調配油墨
線材未放置印字輪刻字的正上方,調整壓線輪及導輪的位置
7. 印字復印:油墨本身問題以及冷卻不是和包裝太緊造成。
針對所有外被線材一律使用公司指定的油墨
押出時線材過雙層水槽,引起機中放水,整卷線材包裝完成后打松。
三. 其它事項
1. 生產中由于線速過快,油墨槽中賤起來的油墨造成線材油墨污染,在生產中一般要用紙板將油墨槽蓋起來
2. 高速押出時,為避勉飛油墨,一定要裝好耳片且位置要合適,太緊造成印字輪運輪不正常,太松無作用
3. 壓線輪要壓在與印字輪的水平切點上,刮片松緊度為20M/MIN之線速印字輪能輕松轉動為宜,刮墨片與印字輪呈45o夾角時位置最佳。
4. 印字機前后導輪與印字壓輪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,此時線材才不易跳出壓線輪.
5. 刮墨片使用前細砂紙打磨會更耐用。